01
恒都牛肉
全產業鏈——從牧場到餐桌
恒都牛肉成立于2009年,主營牛肉系列產品,業務涵蓋集牧草種植、飼料加工、品種繁育、肉牛育肥、電子交易、肉牛屠宰、精深加工、冷鏈運輸、市場銷售、科技研發于一體的全產業鏈。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均收入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大眾對牛肉的消費需求大幅提升。在眾多牛肉品牌中,恒都牛肉多次入選全國十佳牛肉品牌,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產品涵蓋部位肉、筋油類、骨類、牛副等8大類,共300余種。今年前三季度,恒都牛肉加工量達15萬噸,銷售產值超過百億元。
恒都立志“以產業報國回饋社會,以提振中國肉牛產業品質為己任”,成為亞洲最大肉牛標準化養殖企業。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非常注重數字化建設,借助數字化引擎的力量拓展線上線下的營銷網絡,在全國擁有超過3500家商超終端,1000個社區銷售網點,線上線下500家分銷商,100家酒店直供貨源門店,以及數10個線上自營店鋪。
02
企業洞察
借力大數據模型和算力攻克預測瓶頸
01
為什么需要銷售預測?
主營生鮮類產品,產品品類豐富,營銷渠道多元化,這三個特征讓恒都成為智能銷售預測的天然擁護者和受益者。
根據Gartner的調研數據:企業每提高1%銷售預測準確度,產品庫存周期就將縮短7%,并降低2%的運輸成本、減少9%的過期庫存報廢。
02
所面臨的業務挑戰
第一,預測準確率徘徊在60%出頭
人工經驗做預測,準確度很難超過65%(產品大類)。沒有精準的客戶需求判斷,生產環節的生產計劃、物料需求,以及班組、人員的管理都無法進一步精益,生產排程也不得不預留富余量以兼容生產過程中的各種可能性。
第二,直接涉及到實際損失
高估了客戶需求造成生產加工過剩,雖然通過冷凍技術有比較長時間的保質期,但對于生鮮產品,客戶往往只買最新鮮保質期的產品,堆積的老庫存便不好銷售甚至報廢。
第三,人工做計劃的效率瓶頸
使用excel表處理的數據量越來越大,需要根據各個部門的反饋不斷調整數據以及上會下發,速度慢易出錯;由于excel表的數據處理能力瓶頸,人工預測無法做到客戶+產品再到SKU的更細顆粒度。
03
雙方的合作背景
正因如此,恒都一直在尋找通過大數據模型和算力攻克銷售預測瓶頸的方法,購買過軟件,開發過模型,然而效果都不盡理想。2021年底,在對金蝶EAS系統多年應用的信任的基礎上,開始訂閱金蝶自主研發的大數據平臺:數據智能服務。
03
解決方案
用大數據模型馴服銷售預測
智能銷售預測屬于金蝶云星空嵌入式AI:數據智能服務的核心應用,借助蒼穹大數據平臺的模型和算力,結合星空的業務數據積累,輔以外部數據接入,為企業提供風控、洞察和預測的場景化應用。
數據智能服務-藍圖
智能銷售預測能夠依據歷史銷售情況,綜合各類促銷活動、節假日、季節性等的影響因素,滾動預測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商品銷售趨勢,以數據驅動生產及采購計劃,幫助組織各部門做出最適當的決策。
預測工程的實現是基于實時計算、數據挖掘、機器學習、數據可視化等技術,從數據中提煉、發掘、獲取解釋性、指導性的信息,應用到企業管理和業務場景中 。
系統通過智能銷售預測能夠為企業輸出預測結果數據、預測分析報表、預測效果可視化儀表盤等。
01
智能銷售預測是如何推進的?
恒都銷售預測項目是通過以下八個步驟展開的:
恒都一期項目根據組織、物料、時間等維度確定了四個模型:
- 頂層組織+物料分組+月度預測
- 業務組織+物料分組+月度預測
- 頂層組織+客戶+物料分組+月度預測
- 業務組織+客戶+物料分組+月度預測
系統對接了2019年至今的歷史數據以及增量數據,以“銷售出庫單”作為核心單據;數據清洗則進行了異常值發現和剔除,以及數據的缺失補充處理。
數據的探索分析考慮了出庫數據、品類、銷量、節假日效應、銷售頻率和趨勢,以及周期性影響因素;最后將歷史銷量、節假日、歷史銷售波動、業務增長等結構化數據5納入模型。
一期的模型效果穩穩地跑贏了人工,恒都二期又追加了每個客戶下各明細產品的需求預測,上線了業務組織+客戶+物料明細+月度預測模型,這是過去手工計算無法做到的。
在模型預測的基礎上,新增人工采納流程:每月15日輸出未來月份的預測結果,按照業務員將預測結果生成銷量預測單;業務人員每月20日登陸系統,確認或修正自己所負責的客戶的預測銷量。
02
從數據出發由判斷結束
需求預測本身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判斷: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系統給出的定量預測結果往往要經過人腦根據當下的市場、季節、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甚至時局大事件,各種因素綜合考量。
所以系統的業務應用流程支持人工確認及調優,可以將客戶反饋、業務變化、產品促銷等非結構化數據作為特殊影響因素植入模型。
03
模型效果監控
模型的預測效果可以通過預測儀表盤實時監控,哪個模型效果好,與實際銷量曲線多接近一目了然。
04
應用價值
銷售預測準確度是一個支點
01
模型表現優越,計算機打敗人腦
預測準確度是判斷項目成功與否的唯一指標,即所預測的各交叉維度下的需求數據,在實際發生后與實際數對比:
模型一:頂層組織/物料分組月度預測模型,對比恒都2022年1-5月的人工匯總業務計劃,預測模型的整體偏差為17.37%、人工計劃整體偏差為47.97%,提升約30.6%。
模型二:業務組織/物料分組月度預測模型,預測模型的整體偏差為25.74%,人工計劃預估整體偏差為37.56%,提升約11.8%。
全部四個預測模型的效果偏差指標分別為20.14%、28.58%、30.28%、34.81%。
我們再看看預測結果+人工判斷的采納率,二期上線的業務組織/客戶/物料明細月度預測模型,整體采納率(調整幅度小于5噸)為78.5%,而在恒都銷量占比第一的電商事業部,預測結果71%被業務員直接采納(未作調整),調整幅度小于5噸的采納率在80.4%。
02
需求預測拉動的產供銷協同
經過幾個月的數據喂養和訓練,大數據模型對比手動計劃的優越性顯而易見,接下來會將恒都的促銷數據,盒馬等平臺方的渠道數據,注入業務組織+客戶+物料明細模型,預測準確度會進一步提升。
完成了多方有效數據加持,優秀算法和模型的應用,銷售預測業務和系統流程的融合,恒都的下一個目標便是實現由需求預測拉動的產供銷協同。
03
一個支點帶來的乘數效應
? 更低的運營成本
銷售預測準確度的提高會直接作用于計劃管理,需求和實際的偏差越小,企業的主生產計劃和排產計劃越準,推導出的物料需求計劃越準,由此帶來生產制造費用的縮減,采購成本的降低是有乘數效應的。
? 更好的部門協作
銷售預測本就不是一個單一職能的工作,它需要市場、銷售、計劃、生產、采購等各個部門目標一致、通力合作。在智能銷售預測項目推進過程中,自然地,要梳理各個部門在這件事情上的職責和流程,在實現準確率提升的同時,也促進了各團隊之間的互相理解和信任,培養了為企業同一目標努力的大局觀。
? 更大的市場占有率
銷售預測準確度的提高會激活供應鏈的執行效率,用更低的庫存成本,縮短客戶的交貨時間、提高訂單滿足率,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了渠道掌控力和客戶響應力,有助于企業拓展更大的市場占有率。
? 更強的盈利能力
庫存成本的降低將直接提高企業的現金流,貨品和資金的周轉率雙雙上升,減少運營資金的占用,可以進一步獲得理財和投資效益,增強盈利能力。
05
數字化轉型價值
擁有數據驅動的能力
無論從管理理論還是從實踐的角度,銷售預測的杠桿作用是有普遍共識的,但是,讓銷售預測提高1個百分點是有著比較高的管理和技術能力門檻的。
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企業“避難就易”,不斷地在供應鏈的執行上努力,以前檢查3個點現在檢查5個點,以前加班到8點現在加班到10點,而這種努力是有邊際效益遞減的極限的,這也是為什么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和探索大數據模型,努力把需求預測做得更好、更準。
2019年,Gartner率先提出ERP第四代概念——EBC。在新經濟時代,商業環境對企業的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數字化已從ERP時代進入EBC(Enterprise Business Capability)企業業務能力時代。從ERP到EBC的數字化轉型之道,就是從關注流程信息化轉型為關注管理價值,即通過數字化實現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
用數據驅動企業的業務能力提升,獲得商業價值,不僅需要企業的躬身實踐和數字化技術,還需要思維模式的轉變。
恒都在智能銷售預測項目的推進過程中,由財務部門牽頭,各業務部門及IT部門積極配合,在數據處理和模型訓練過程中,給到金蝶大數據工程師最大的支持,客觀反映了恒都對EBC的認知之高和理解之深,方程式的三個變量:思維模式、數字化技術、企業實踐均已具備,正如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所說,“誰擁有EBC,誰就擁有未來”。
1. 預測偏差:|預測銷量-實際銷量| / 實際銷量
2. 預測準確度:1-預測偏差
3. 采納率:在一定容錯空間范圍內,采用系統預測結果進入業務流程的比例
4. 結構化數據:遵循一定的規律且格式固定,可以通過固有鍵值獲取所需信息
公司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盛榮路88弄1號樓31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