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三十年的發展,金蝶已經陪伴了超過 740 萬家企業走過信息化的 0 到 1,再從 1 到 N 的過程。這是一個怎樣的歷程?金蝶的底層技術演進邏輯是什么?金蝶又是如何看待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展望未來,金蝶的發展方向又將走向何方?
時值金蝶三十而立之年,InfoQ《C 位面對面》欄目有幸邀請到了金蝶中國副總裁、研發平臺副總經理、金蝶云·蒼穹平臺部總經理李帆。他在金蝶從事產品研發已經二十余年,關于上述問題,他的理解又是怎樣的呢?
從金蝶的轉型 看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大勢 將時間回溯到 2020 年,金蝶國際軟件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徐少春提出:“到 2023 年用云訂閱模式再造一個金蝶。”而我們從金蝶發布的 2022 年財報中可以看到,金蝶云業務收入已連續三年增長超過 30%,截至目前,金蝶在云訂閱模式轉型方面已經交出了一份十分亮眼的成績單。 談及向云訂閱模式轉型的初衷,李帆認為金蝶主要看到了三個方面的契機:第一,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技術應用從消費互聯網逐漸延展到產業互聯網,創新技術給企業的變革帶來了新契機,因此,金蝶率先開始了向云訂閱模式進行轉型; 第二,隨著企業級應用與 新的數字化技術的不斷融合,企業對于 IT 的訴求變得越來越深入和廣泛,促使金蝶需要不斷進行創新和變革; 第三,得益于中國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企業對國產軟件廠商的信心也在不斷增強。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 2035 年我國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并強調“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當然,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面對時代的契機,企業也需要有勇氣去打破固有的產品、服務以及思維,敢于去做一些顛覆式的創新。眾所周知,自 2014 年開始,金蝶創始人徐少春每年都有一“砸”,這代表了金蝶“破而后立“的發展決心。李帆在采訪時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他表示金蝶之所以能夠向云訂閱模式成功轉型,與金蝶創新文化的基因是分不開的。 除此以外,李帆進一步補充道,轉型的初衷還是要回歸商業本質,以客戶為中心,持續地去陪伴客戶成長,幫助客戶成功。 “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能讓傳統的信息系統一步步過渡到數字化平臺,讓原有資源投入繼續發揮價值的同時,引入更多新的技術來支撐業務快速發展。”這就要求軟件廠商能夠提供一套可持續的方法體系,進行可持續地迭代與優化,而不是顛覆式地廢棄既往大量的信息化投資。出于對企業需求的考量,金蝶最終轉向了云訂閱的服務模式,一方面可以滿足企業業務創新和管理變革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倒逼金蝶在產品和服務不斷改進和優化,真正做到順應市場需求,和客戶一起成長。 數字化的終極階段 數"治"企業 自主創新 做了三十年企業管理軟件的金蝶,在時代的機遇面前不僅敢于求變,同時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 金蝶基于過往對中國五百強企業客戶的調研,大致可以將企業數字化轉型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信息化,即 IT 僅作為一種工具來輔助業務;第二階段是數字化,真正做到了 IT 和業務融合;第三階段是智能化,尤其是隨著 ChatGPT 的持續火熱,大家更深刻地意識到智能化技術對企業帶來的影響;第四階段便是數字化轉型的終極目標,用數據來治理企業。 那么,具備了怎樣的特征才可以算作是數治企業呢? 李帆認為,首先數據要“看得清”。但數據可視化階段的建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企業只是做了可視化看板、大屏并不夠,還需要確保這些數據是實時更新、準確且全面的;接下來,進入到數據診斷的階段,需要看這些數據能否發現業務上的問題與改進點,幫助業務去做診斷,真正發揮數據的價值;做完數據診斷后,數據要能夠根據業務的形態、行業類型等多重維度,形成行業領域的模型,為企業未來發展做出精準的預測;最后便是利用數據分析的結果,幫助企業的管理者和業務人員進行研判和決策支持。 “總結來說,數據驅動決策離不開兩件事:第一,保證數據的標準化、準確性、完整性;第二,數治企業離不開 AI,需要用 AI 技術幫助數據發揮價值。”李帆補充道。 針對前者,李帆介紹了金蝶統一的數字化底座、可組裝企業級 PaaS 平臺——金蝶云·蒼穹。它為企業提供了完整的數據鏈路開發、數據治理體系、數據服務體系,通過從數據匯聚層統一數據交換,到統一數據資產建設,統一數據資產管理,統一數據服務到數據應用,實現數據資產化,資產價值化。 此外,金蝶云·蒼穹也一直在數據智能方面進行大量投入,例如增強以數據編織和 AI 為核心,為企業提供數據和智能分析的能力,讓企業通過 AI 技術提升用戶體驗、提升生產效率、輔助決策等多方面價值。 大型企業需要怎樣的PaaS平臺? 身處多變的時代,企業都希望能夠擁有一個韌性的組織模式和技術架構,以支撐企業業務的高速發展。如果沒有平臺進行支撐,每一個應用都需要單獨地去構建,企業的投入成本、響應速度以及應用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都會受到影響。 正是在數字化轉型目標的驅動下,PaaS 平臺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也使得 PaaS 領域成為了各家追逐的主戰場。目前,Gartner 將市場上的 PaaS 歸為了兩大類:一類是高控制力,即資源的管理與控制類平臺;另一類是高生產力,即提供生產力工具類平臺,主要面向上層應用。 但即便如此,企業面對紛繁復雜的 PaaS 平臺,仍然不能很好地厘清到底什么樣的 PaaS 平臺更適合自身業務場景。關于 PaaS 平臺的技術選型問題,李帆也在采訪過程中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總結起來是四個關鍵詞:可靠、敏捷、智能、開放。 第一,大型企業往往對業務連續性、數據安全保護等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PaaS 平臺是否安全可靠便尤為重要; 第二,該平臺是否具備敏捷能力,能否有效地降低軟件開發成本,提升企業的生產力; 第三,數字化的終極階段是用數據治理企業,數據智能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四,對于大型企業而言,多家 PaaS 平臺共存是非常普遍的情況,這就要求 PaaS 平臺需要具備融合開放的能力。“但針對開放性而言,業內并沒有統一的標準來定義一個系統是否足夠開放,很多人似乎認為提供 API 就是開放,但它僅僅是開放性中的一個維度。”為了進一步闡釋開放性的定義,金蝶總結出了“五可開放模型”: 可獲得性:這個產品 / 服務是否方便使用者去獲取它,簡單來說,能否從官網上直接進行體驗。此外,是否提供了開發者社區等平臺,幫助用戶學習它,這也是可獲得性的一種表現; 可訪問性:是否能夠與外部系統進行訪問交互; 可擴展性:由于標準化的應用軟件并不能滿足企業百分之百的需求,就需要系統支持可擴展、可自定義; 可組裝性:是否可以進行原子化,自有能力能否與其他企業提供的能力進行組裝; 可適配性:是否適配國產主流芯片、服務器、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等。 其中,可組裝性一直是金蝶倡導的重要理念,即讓企業像搭積木一樣去構建數字化能力,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為此,李帆為我們介紹了金蝶幫助海信集團落地可組裝思想的案例。 海信集團作為國內家電行業的領導廠商,同時也是一家全球化企業,其 IT 系統的構建經歷了多個階段,非常復雜。如何整合復雜龐大的系統,形成能夠快速響應的數字化能力,是金蝶在服務之初就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經過雙方不斷的深入研究和探討,最終雙方選擇把財務作為轉型的第一步,在財務系統建設中引入先進的中臺架構,利用微服務、容器化、低代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基于可組裝企業級 PaaS 平臺 - 金蝶云·蒼穹打造統一可復用的技術能力中心。經過多年的共創共建,基于可組裝的思想,海信財務中臺搭建了近 20 個可復用的能力中心,幫助海信融合了多套復雜的異構系統,實現了敏態前臺實時響應業務變化,穩態中臺支持財務內控和高效核算的數字化能力目標。 財務中臺項目建設既是創新平臺技術實踐,同時也寄托了財務人員進行財務轉型的希望。可以說,財務中臺的落地已經成為金蝶與海信雙方基于金蝶云·蒼穹數字化底座、攜手探索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極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未來展望:向全球領導廠商邁進 縱觀過去三十年的發展史,金蝶經歷了從 DOS 到 Windows 平臺的轉型,從財務軟件到 ERP 的轉型,也經歷了從 ERP 到企業云服務的轉型。今年,金蝶即將迎來成立三十周年的紀念日,在新的起點上再出發,金蝶將會帶來哪些新變化呢? 智能化、可組裝、行業化以及全球化,是李帆為我們透露的未來金蝶云產品四個關鍵演進方向。 具體而言,在智能化層面,持續將智能化技術引入各產品線,尤其是大模型技術使用場景的不斷深入與成熟,后續需要將大模型的理解能力最大化,來服務企業的內部場景;在可組裝層面,不能只去解決組裝性的問題,更多地要關注 PBC 被打包的業務能力,更深入地研究產品化的內容;在行業化層面,需要沉淀更多的行業能力到平臺層,繼而更好地服務行業客戶;在全球化層面,李帆表示:“我們希望在三十而立的時候,金蝶軟件能夠從本土軟件的領導廠商開始向全球領導廠商邁進。”
公司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盛榮路88弄1號樓314室